疾病饮食资讯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这样的饮食养生更有效 [复制链接]

1#

“民以食为天”,吃饭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,不单单是为了吸收营养,“吃得好、吃得香、吃得有营养”也成了人的精神追求之一。“请客吃饭”也成了世界通行的社会交际和感情交流的主要方式。如果问任何人:“你会吃饭了?”相信都会招来对方侧目和反感。但是,“吃饭”还真是大有学问,今天和大家聊聊“吃饭的学问”和如何进行饮食养生。

一、脾胃是饮食消化和吸收的主要脏腑

从《古人教我们识读人体》(中)介绍了五脏的主要功能。我们复习一下,脾胃互为表里关系。胃是“六腑”之一,负责受纳和腐熟食物。脾负责吸收、运输和化生水谷精气(也称为“后天之精”)。

脾的功能有三点,分别是脾主运化、脾主升清和脾主统血。

1.脾主运化:脾负责水谷和水液的运输、吸收和化生功能。

2.脾主升清:脾负责将饮食化生的“后天之精”上输心肺。“心主血脉,肺朝百脉”,通过心肺将“后天之精与自然之气”运输和散布于全身。

3.脾主统血:脾统摄和控制血液在经脉之中流行,防止血液逸出脉外。如果脾气不足就会出现出血、尿血、女子月经不调甚至崩漏等疾患,称作脾不统血。后天之精(即水谷精微)在血中流行,滋养全身,失血和出血也就使人体不能正常充分地得到滋养。

脾胃是饮食消化和吸收的主要脏腑,参与饮食排泄的还有小、大肠、肾和膀胱等脏腑。确切地说,全身脏腑都参与饮食代谢的整个过程,在这里不做展开。大家重点掌握两点:一、脾胃的主要功能,二、脾胃是饮食消化和吸收的主要脏腑。

二、“五气”和“五味”是饮食营养的来源

人的饮食营养受之于天地。《*帝内经》:“天食人以五气,地食人以五味,气和而生,津液相成,神乃自生”。这句话说的是天(大自然)以“五气”供养人类,得(土地)以五味供养人类,自然之气和水谷精气相和而生,津液化生相成,人的精神自然而言就表现出来。

“五气”究竟指的是什么,从古至今,争议较大,在不同语境,有十种不同解读。以前在五行学说中向大家的介绍的五气是自然气候“风暑湿燥寒”就是其中一个观点,还有,五行“木火土金水”也称为“五运之气”等等,不一一列举。但在此文中五气的含义,个人观点不是指“五种气候”。我倾向理解“自然之气”有五种不同的“气”组成。推荐明代医家张景岳的在《景岳全书》中的注释:“天食人以五气,臊气入肝、焦气入心、香气入脾、腥气入肺、腐气入肾”。

“五气”的深层含义对于非医人士一定有些生僻,大家只需要理解,自然之气由五种不同的“气”组成。大家都熟知有一成语,“沁人心脾”,回到家里闻到心仪饭菜的香味,会让我们垂涎欲滴,就是饭菜的香气滋养并激发了脾气,前面讲过“脾在液为涎”,脾的反应也就是“垂涎三尺”。这些简单生活常识后面,都有系统的医学知识。

《*帝内经》中讲的“五味”就是“酸苦甘辛咸”。“夫五味入胃,各归所喜。故酸先入肝,苦先入心,甘先入脾,辛先入肺,咸先入肾”。饮食中的五味各归入不同脏器,化生脏腑之气。

读到这里,非医专业的朋友感觉头都大了。归纳起来,一是人的营养是来源于大自然给我提供饮食,就是“五气”和“五味,提醒大家注意的是,“气味”是两个词汇“气”和“味”。二、饮食的营养是饮食中的“五气”和“五味”被脏腑吸收后,相互化生的“后天之精”。

举个生活常识和大家分享我的观点,饭菜刚出锅时是不是“香飘四溢”,放置久了,即使你再去加热端回来,香气和口感是不是会大不如刚出锅时。这里面的学问就是“气”的差别。如果你不想糟蹋粮食,请您掌握好正确吃饭的时机,别浪费了宝贵的“饭菜之气”,也别图省事,做一大堆,冷藏冷冻起来,以微波炉加热,慢慢吃。个人认为,这都是在糟蹋食物。现代营养学专家未必赞同我的观点,因为他们会更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