疾病饮食资讯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为什么人类食谱中都是食草动物,基本不会吃 [复制链接]

1#
白癜风脱色 http://pf.39.net/bdfyy/bdfhl/141229/4546830.html

本文参加百家号#科学了不起#系列征文赛。

在地球上存在大量不同的物种,每种生物都有独特的进化选择和生活习性,但是人类也可以根据动物的食物选择来简单分类,“食草动物”“食肉动物”和“杂食性动物”。

人类进入吃喝不愁的现代社会只有短短的数百年时间,在人类的漫长历史中,疾病和战争一直在困扰着我们,可是我们对于食物的渴望一直存在,特别是进入现代社会后,也没有停止。

那么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现象,在人类的食谱中,大部分肉类来源都是食草动物,很少有食肉动物长期进入人类的食谱,这是为什么呢?

人类是典型的杂食性动物,从生态链来看,杂食性动物占据的生态位更多,在进化的选择上也更加灵活,从最底层的生态位例如“老鼠”,再到人类这样的生物链最顶端的生物,都是杂食性。多元化的食物选择,代表了更多的捕食方式,可以有效避免某种食物短缺时可能造成的危险。

那么为什么人类的食谱中,肉类的来源基本都是食草动物呢?首先,一个最简单也是最直观的原因就是,食草动物更容易养殖,并且在养殖的过程中不会对人类造成危险,我们的祖先早在石器时代就开驯养各种动物,在数十上百万的时间里,人类对这些动物造成了巨大的影响。

人类驯养的牲畜和野外生存的牲畜有很大的区别,首先家养的动物对人类的攻击性很低,也会服从人类的一些简单命令,其次这些被人类驯养的物种性成熟更快,并且繁殖能力更强,生长周期也比野外生存时要快,可能肉质也更加鲜美,这是因为在漫长时间中,人类主动选择下干预了这些动物的进化,让这些动物进化的更加“符合人类心意”。

当然,人类也驯养了一些肉食动物,例如现代的家犬就是由野狼杂交而来,但是在很人类的长时间生活中,这些犬类也成为了杂食性的动物,而人类驯养这些动物,出发点并不是想食用,而是想让这些动物成为人类的“小助手”,在人类的历史中,犬类一直扮演着重要的位置。

难道人类通常只吃食草动物的原因,就是因为它们更安分不会主动攻击人类吗?答案当然不是这样,地球上的生物链是十分完整的,并且存在明显等级划分,就像是我们常说的:“大鱼吃小鱼,小鱼吃虾米”一样,整个食物链等级森明,并且十分完整。

而不同生物的进食,从本质上来说,还是能量的流动,能量从生物链最低端转移到生物链的最上层,这个过程中是有很大消耗的,每跨越一级能量至少要流逝90%左右,就拿食草动物为例,大部分食草动物的消化系统都很强大,这是因为植物纤维难以消化,并且提供的能量较少,食草动物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进食和消化中度过。

例如,牛就会用“反刍”来帮助消化,在这个过程中,一头牛吃了大量的植物经过了一段时间成年了,人类再来食用这头牛,可是如果人类想要食用肉食性动物的话,就需要等待食草动物先食用大量的植物,然后成年并且繁殖后,再让食肉动物食用这些食草动物,然后再等待这些食肉动物成年再繁殖,这样消耗的能量就大大增加,十头牛也不能供养一只老虎成年,因此人类想要食用食肉动物的话,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,十分的得不偿失。

因此,人类通常不食用食肉动物,并不是因为它们的肉不好吃,而是因为驯养困难,并且这些食肉动物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肉,对于人类来说太过于浪费,因此在漫长的时间中,食肉动物没有进入人类的食谱。

人类的祖先是来自非洲的森林古猿,因为非洲的环境变化,我们的祖先不得不离开森林,进入草原上生活,对于我们的祖先来说,任何肉食或者是坚果类的食物,都蕴含大量的能量,是生存下去的关键,因此在我们的基因中,深深铭刻着对肉食和糖分的渴望。

人类的高速发展导致了大量的生物灭绝,对人类有危险的生物被捕杀,对人类有益的生物会被大量繁殖,这样的行为其实正在导致地球的食物链出现问题。科学家认为,第六次生物大灭绝已经开始,人类需要更加注意地球的环境变化,已经生态圈的完整性,才能保证地球环境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。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