疾病饮食资讯

首页 » 常识 » 常识 » 文明之光与时代精神的颂歌读蒲素平大
TUhjnbcbe - 2023/9/21 21:15:00
北京那治疗白癜风好 https://yyk.39.net/bj/zhuanke/89ac7.html

诗歌是一种记忆,对笔者来说,这是关于诗歌最准确也最经典的命名。很多时候,面对一个诗人或一首诗,从记忆出发,似乎总能找到最佳的评论点。无论是书写故乡还是历史,无论是聚焦生活现场还是探寻精神世界,记忆都很容易成为一把钥匙,帮助我们打开一扇可以靠近诗人写作原点的门。应该说,这样理解诗歌肯定会限制诗歌的内涵和外延,但它在某种语境下的确有效。然而,这种有效性并不意味着可以为所有诗歌都贴上记忆这个标签,另一个事实是,在工业时代或者说后工业时代,一些新鲜的事物和最新的文明成果已经超越了人类古老的记忆,我们不得不选择全新的视角和最新的经验去面对它,并为之进行最新的命名。在笔者看来,诗人蒲素平的《大地之灯》(中国电力出版社年4月出版)便属于后者。

当然,如果从“灯”这个意象入手,借助象征的艺术手法把诗人的书写纳入“记忆”,这也是一个解读角度。然而,在“灯”之下,当更多工业文明、后工业文明以集体的方式出现时,先前的经验和感受则变得苍白无力。锄头无法替代角铁,镰刀不能替代螺丝。新的语境,必须接纳新的意象,我们无法运用农耕时代的术语去追赶当下的印象,无法用田园牧歌式的修辞去解释钢铁的质地。一句话,为了言说的及物,我们必须换一种思维和词语谱系,努力与诗人的歌唱并行。

“之后,大地之灯/在东方越升越高,越过高山,太阳一样照着人间/大地到处都是暖,明亮”,在蒲素平笔下,“灯”自然是一种宏大的象征,它既有自然属性,也有社会属性。这是诗歌的应有之意。但是,诗人显然没有顺着这种人们熟知的思路写“光”的抽象意义,而是把目光投射到了光源的背后。他写运输光明的铁塔,写手持角铁建塔的工人,写他们倔强的身影,写他们沉默的歌声,写他们质朴的工作刷新人类文明的理想——“我手持角铁组装铁塔,让水/升出海面,让天空高过自己”。他写最新的“特高压电网”,他写在这“光的盛景”里人类的创造和欣喜,写电力人饱满而又辽阔的精神和胸襟,也写他们点点滴滴的酸甜苦辣和日常生活。可以这样说,这样的内容不是空泛的,而是一种有血有肉的劳动颂歌。

《大地之灯》犹如一首主旋律的交响曲,钢铁是筋骨,人的劳作和感怀是血肉。但诗人并没有落入固化的赞美修辞,而是选择带有日常体温的词语,把握正常的抒情语调。尤其是始终坚持让一线工人发声,以他们的坚持书写民族的坚持,以他们的故事书写中国的故事。可以这样说,抽象的是人类的意义,但表达这个意义的内容和价值,则是具体到每一条高压线、每一座铁塔上。一切都是及物的,都是落地的。这是一种真诚的写作伦理,是发自内心的深情咏唱。

整部诗集分为五章,每一章都有一个分主题,都有一个或多个视角为读者提供一种观察和情绪。其中有一种是内视性的,还有一种是扩展性的,内视是作为电力从业者的职业审视,扩展是作为人类对于时代文明的自豪与骄傲,两者互为表里,形成一张互相交织的“电网”,为整个世界输送人间的奇迹和喜悦。而且,每一个章节都有一个“副歌”,既是情感上的梳理,也是形式上的对称。正因如此,这部诗集才有了结构意义上的自觉性与陌生化,有一种复调的回环往复之美。

“一个声音,站在历史的高空说/如果有一滴血是黑色的,那么/它一定是柴薪、煤炭、石油的眼泪/如果有一滴水是黑色的,那么/它一定是人类的眼泪/而我,一个从乡下走来的孩子/不过是一个普通电力从业者/一个爬塔架线的人/一个追逐光芒的人/一个写下短短朴素诗行的人/受诗神的指引,进入了/这部叫《大地之灯》的诗集中/看到人类幻想在永恒的阳光里起舞/在蓝天下歌唱,在大自然的诗意中栖居。”这部诗集是一首大诗,它有强健的骨骼,也有充沛的肺活量;有灼热的呼吸,也有奔放的节奏。从太行山到青藏高原,从怒江到东达山,从古老的煤炭到照耀宇宙的电光,诗人的视野和思路没有局限于一时一地,而是纵横捭阖、思接千里。而这,恰恰是历史铿锵的步伐,也是时代强劲的回声。(辛泊平)

1
查看完整版本: 文明之光与时代精神的颂歌读蒲素平大